课程列表
主讲教师:郑耿锋 人气:1615 更新时间: 2020年12月09日 报告摘要:近半世纪来,人类社会对于化石能源的使用急剧增加,造成了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一系列难以逆转的严重影响。控制CO,等气体的排放已成为人类社会持续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太阳能电池和分解水催化剂的领域已取得众多重要进展,大大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及其分解水的效率。相比之下,虽然CO,电催化剂的研究已有很长时间,然而CO,的还原反应复杂,包括多步多电子-质子耦合的反应过程,产物种类众多,且溶液中的水分子会强力竞争CO,电催化还原反应所需要的电子,直接导致溶液的产氢气过程,降低CO,还原的法拉第效率。本报告将汇报我们课题组近年在常温水溶液中CO,电催化还原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基于金属及其氧化物作为电催化剂的结构、掺杂、与界面的调控,可实现对多种CO,的深度还原产物,包括甲烷、乙烯、乙醇等,进行高活性、高选择性的电催化制备,并对其催化原理进行研究。报告人简介:郑耿锋,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起在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和化学系开始独立研究工作。获得的奖励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0)、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7)、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3)、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以及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2017)、宝钢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15)、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4)、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2012)等。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主讲教师:翟茂林 人气:2789 更新时间: 2020年01月08日 主讲教师:吴国忠 人气:2556 更新时间: 2020年01月08日 主讲教师:彭静 人气:2529 更新时间: 2020年01月08日 主讲教师:卢宇源 人气:2588 更新时间: 2020年01月08日 主讲教师:程洪兵 人气:2517 更新时间: 2020年01月08日 主讲教师:刘海洋 人气:3051 更新时间: 2019年11月05日 个人简介:2012年于吉林大学获得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8年于中国科大获得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8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Li-B-K等稳定同位素的分馏机制和地球科学应用研究。内容简介:K元素是大离子亲石元素,并且具有较强的流体活动性。近年来,随着高精度稳定K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建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K同位素具有示踪大陆风化作用及流体活动的潜力。本报告主要以洋壳蚀变过程和俯冲变质过程中的K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例,介绍俯冲带K同位素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主讲教师:孙丙强 人气:2636 更新时间: 2019年10月26日 报告人简介:孙丙强,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青年研究员。2014年博士毕业于德州农工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随后在德州农工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和大气科学系从事研究工作,2018年入职复旦大学。长期从事大气辐射方面的研究,包括粒子单散射模型以及辐射传输模型的开发以及在遥感中的应用,同时也参与开发和应用气候以及天气中所使用的辐射模块。2017年获得美华大气海洋协会(COAA)颁发的宇翔青年学者奖。已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并以第一作者在Elsevier出版专著一本。报告内容简介:当大气粒子的粒径大于入射波长时,粒子的单散射会有一个强衍射项。强衍射项在辐射传输的计算中会加大计算量,常规的处理是使用狄拉克δ函数去做截断。直接截断之后的计算需要在计算精度以及效率方面做一个平衡。本研究使用小角度近似去单独处理强衍射项,并在多散射以及总的辐射模式中进行了验证,在保证精度方面有效提高了计算效率。 主讲教师:LIU Bin 人气:3104 更新时间: 2019年06月26日 Abstract:Inthistalk,Iamgoingtosummarizeourrecentprogressestowardsdesignofeffcientoxygenelectrocatalystsforvariouselectrochemicalenergyconversionandstorageapplications.Thedesignstrategyincludes:1.Howtoexperimentallydeterminebindingstrengthofreactiveintermediates.2.Howtotunebindingstrengthofreactiveintermediatesbysurfaceengineering.3.Howtobreakthescalingrelationship.Biosketch:BinLiureceivedhisB.Eng.(1stClassHonors)andM.Eng.degreesinChemicalEngineeringfromthe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andobtainedhisPh.D.degreeinChemicalEngineeringfromUniversityofMinnesotain2011.Thereafter,hemovedto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andworkedasapostdoctoralresearcherinDepartmentofChemistryduring2011–2012beforejoiningSchoolofChemicalandBiomedicalEngineeringat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asanAssistantProfessorin2012.HeisnowanAssociateProfessoratNTU.Hismainresearchinterestsareelectrocatalysis,photovoltaicsandphotoelectrochemistry.Moreinformationcanbefoundathttp://www.ntu.edu.sg/home/liubin/home.html. Probing single molecules: from molecular electronics to multidimensional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主讲教师:向立民 人气:2857 更新时间: 2019年06月20日 摘要:本次报告将介绍STMbreakjunction和超分辨荧光显微镜两种单分子技术的应用。首先,运用STMbreakjunction技术对单个DNA分子的电阻值进行测量,我们揭示了种介于隧穿和跳跃两种电荷传输机理之间的全新的电荷传输机理。基于这些DNA电学性质的研究,我们进一步构造了DNA单分子开关和单分子分离器。其次,运用超分辨荧光显微镜技术来记录单个荧光分子的信息,我们获得了对表面小分子吸附层的形貌以及化学极性的超分辨成像,并运用于测定两组分体系吸附层的化学组成成分。最后,在活细胞中,我们发展了一种高分辨率测定活细胞内单个蛋白质分子的扩散速率的方法。运用此技术,我们观察到了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大分子拥挤效应,并阐明了电荷数对于扩散速率的影响,简介:向立民,2010年从北京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导师为裴坚教授。2016年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单分子电子学,师从陶农建教授。现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许可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工作,研究方向为超分辨荧光显微镜。目前在DNA单分子电学器件,以及多维的超分辨荧光显微镜技术领域发表多篇一作论文,包括NatureNanotechnology1篇,NatureChemistry2篇,NatureCommunications2篇以及J.Am.Chem.Soc.1篇。 |
讲座专家
|